【IG】
由 自 己 而 自 由
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一个人的格局

一个人的格局

每一个人,都有自己的人生格局。

一个人的格局,可以二元论,分为灵魂和肉体;也可以象限论,分为身、心、灵、意。灵魂和肉体的分界,属于自然的部分;而身、心、灵、意四分,具有了自由的意义。

每一个人,基于意识,都具有意识的自由。没有一个人,不希望是自由;除非一个人从来没有意识到,自由是什么?但是,自由并不是每一个人可以拥有的,因为人有意识的局限。正如卢梭所说,“人生而自由,却无处不在锁链中”。所谓的锁链,更多倾向于外因;而自由的关键,却在于内因。正如一个人的灵魂,因缘际会形成的格局,如果缺少自由的意识,根本无法改变。一个人要自由,或改变不自由的格局,必然条件于自己的格局改变。这就象是一个人的成长,必然一次一次地突破既有的格局,并确立更加自由的格局。那么,一个人的格局,包含哪些要素呢?

一个人的格局,基于意识,可以分为四部分;其一是固化的本体模式,即本能;其二是人有意识的自主,即智能;其三是自我意识的自由,即超验;其四是意识的本质回归,即虚无。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,本能是基本的格局,而智能是附加的因素;这就象是一个人活着,并追求更好的生活。但是,智能一旦附加于本能,就失去了其自主性。其中的自,不是作为人的整体,而是作为意识的主体。这个主体,对于外在有意识的,对于内在却是无意识的。所以,一个人要自由,必然发展超验的部分;而超验的部分,又需要基于虚无确立。可以说,一个人的格局,只有接近于虚无,才可以基本完全地呈现。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,不了解自己的原由。

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格局,并不一定要了解自己;因为人在重大事件中,或重要的人影响,都可能改变格局。但是,一个人的格局,也可能因为不了解自己,并不一定带来自由。因为自由的一个要素,就是自己,而且最好是了解的自己。一个人的格局,可以自己改变的部分,在于超验;这意味着一个人,需要拥有超我的人格,具有自我意识。因为自己,只有自己可以真正地了解;而自我意识,就是自己了解自己。

一个人的格局,内在于意识,并不容易了解;所以外在的参考系,非常重要。一般来说,一个人的格局,可以参照于血型、星座、家庭熏陶、学校教育、自我引导五个体系。血型参考于一种内在的性格,而星座参考于一种外在的氛围;这两者基于一图一表,确立了一个人的个人图式。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,更多是一种环境适应;这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个人图式,却成为一个人的格局形成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的格局,是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,对于个人图式的附加;这恰恰是智能对于本能的附加,即一个人活着并追求更好的生活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,会带来更好的生活;否则,一个人就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格局。自我引导,恰恰就是一个人的格局,可以改变的可能;而自我引导,必然基于自我意识。

如果说,一个人的格局,基本是个人图式和环境(家庭、学校、社会)适应的附加;那么,一个人格局的改变,必然要解构附加,并突破个人图式。这对于一个人来说,是非常难的;尤其,当一个人的格局,并未发展超我,这个人格主体时。一个人没有超我主体,也就谈不到自我引导;所以,在没有重大事件的情形下,就只有重要的人,可以作出引导。这样重要的人,需要了解一个人的格局,并懂得促进一个人的人格发展。当一个人的格局尚未形成时,通过引导可以支持人格发展;而当一个人的格局已经形成时,引导往往是一种先破后立的过程。显然,后者要比前者更困难,而且会很痛苦;因为那就象是一种凤凰涅槃,浴火重生。所以,一个人的格局,最好是预先就注入自由;一旦一个人的格局形成,要改变就必然经历痛苦。当然,痛苦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人生就是这样;关键是痛苦,要转化为意义,才具有自由的价值。对于一个人而言,要改变自己的格局,并理解其中的痛苦,反而不会那么痛苦了。因为自由,即若于痛苦之中,也具有心灵的愉悦。

一个人的格局,本质于自由的意义;但因为环境适应,以及本能的附加,失去了自由。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格局,也正是为了自由的意义。所以,不管一个人将如何改变自己的格局,是自我引导,还是重要的人引导,都要符合自由的原则。也就是说,任何的引导,必然趋向于一个人了解自己;否则,引导不仅不能带来自由,反而可能会失去更多的自由。所以,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格局,必然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;而一个真正的引导者,必然会懂得了解自己。

评论

© 美廊 | Powered by LOFTER